高雄大學昨天舉辦「水處理及地下水復育技術研討會」,邀請美、加等國學者探討新型態污染及除污技術,學者點名自來水產生的「氯仿」、清潔劑成分「壬基苯酚」、添加在汽油的「甲基第三丁基醚」,都是新型態生態殺手,更危害人體。
美國UCLA教授Mel Suffet指出,自來水中加入氯氣,是很好的殺菌消毒劑,伴隨產生的副產物「氯仿」(chloroform)卻是致癌物。
Suffet說,洗澡是每人一天用水量最大的時候,因此接觸到最大量的「氯仿」,以洗澡十分鐘計算,體內氯仿總量吸入佔四成,皮膚吸收三成,另三成是從口、耳、鼻滲入;若洗澡時間延長為二十分鐘,吸入量增加為六成,皮膚吸收為三成,滲入為一成。
Suffet提醒,在密閉空間中洗澡愈久,經由呼吸和皮膚吸入的「氯仿」量愈多,以洗澡換算致癌率,每百萬人有十二人。
此外,市面上清洗蔬果碗筷的清潔劑,普遍含有「壬基苯酚(NP)」,不僅威脅生態,還可能造成不孕,與會學者指出,台灣的衛生署進行市售七十五款食用品清潔劑NP含量調查,發現被廣泛運用,政府單位應加以規範限制。
我们周围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化学有毒物质让你无法躲避。虽然全世界的科学家、专业学者都在不停地提出研究和数据来证明这些化学物有毒会致癌,但多数人还是无动于衷。原因很简单,有毒化学物致癌不会立刻发作,潜伏期至少10年以上。人往往要等到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才会有感觉,君不见发现患癌的病人都是三期或末期吗?请问那时治愈的机会有多大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