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December 20, 2011

《冬至》休息通告

12月22日(星期四)为华人传统节日《冬至

休息一天,特此通知。

冬至节亦称冬节、交冬,过“冬节”始于汉代,盛于唐宋,沿袭至今。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,都在阳历的12月22或23日,因此和清明一样,被称为“活节”。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过了这一天,白昼一天比一天长了,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,“阳”气逐渐回升,被认为是个吉利的日子。


《清嘉录》甚至有“冬至大如年”之说。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。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,是上天赐予的福气。汉朝以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“贺冬”,例行放假。《后汉书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”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,军队待命,边塞闭关,商旅停业,亲朋各以美食相赠,相互拜访,欢乐地过一个“安身静体”的节日。


唐、宋时期,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,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。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,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、吃饺子、吃馄饨的习俗,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、冬至长线面的习惯,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。冬至也是家族团聚的一天,中国南方的家庭会包汤圆、吃汤圆,以象征团圆的意思。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。

在潮汕地区,冬至是民间一个大节日,有“小过年”之俗称。 潮汕还有“吃了冬节圆多一岁”的俗谚。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,都有祭祖先、吃甜丸、上坟扫墓等习俗。

福建泉州有“冬节不回家无祖”之说,故出门在外者,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祭祖。在冬至那天早上,一家人会带着“丸子”、水果、香烛、纸钱等上山祭扫祖墓。因为冬至节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扫墓节,所以扫墓的人家反比清明和重阳两节的为多,寓慎终追远之意。

中国地大物博人多,各地区有其独特风俗。虽然过节形式有别,但是其意义大致相同,不外是一家和睦团圆过节,扫墓祭祖怀念祖先不要忘本,静养身体保健康不要操劳过度。

过了冬至就是新的一年,新的开始,新的希望,邹师傅在此祝愿各位身体健康,事事顺利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