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亲月(盂兰盆节)的由来
根据《盂兰盆经》所述,佛陀十大弟子中,神通第一的目犍连,因为担忧生前悭吝的母亲过世之后的下落,便以神通观看,结果发现母亲堕落在饿鬼道,受尽饥饿的痛苦。目犍连十分伤心,于是用钵盛饭,用神力送给母亲吃,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,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。
目犍连无奈,请求佛陀帮助救拔母亲。佛陀说:“你母亲罪孽深重,你一人救不了,要靠十方僧众的力量才行,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,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,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,以此功德超度母亲的罪业,这样母亲便能脱离饥饿的痛苦。”
目犍连依佛陀所教方法,母亲终于脱离了饿鬼道。佛陀说:“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,都可于七月十五日时,佛欢喜日,备办百味饮食,广设盂兰盆供,供养众僧,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,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,得到快乐,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。”所以现代佛教徒也称农历七月为「孝亲月」。
以后每到七月十五日这天,佛教徒便会供僧以救度饿鬼道的众生,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。而梵语的盂兰盆(Ulambana),原意为「救倒悬」,也就是解除地狱之苦的意思。这部《盂兰盆经》传到中国之后,正好与汉文化的中元节(Ghost Festival 鬼月)相应。因此,在华族的信仰里阴历七月也就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